来源:bet007体育在线投注
2015/12/29
向死而生恐怕更有利于人们辨明方向,找到出路。
也许有人会说,有必要耗费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去做那么少那么贵的产品吗?有必要言必欧洲,长他人志气,灭自家威风吗?
仅以珠宝为例,中国高级珠宝的加工技艺并不输欧洲多少,或者至少也是各有所长。但在设计理念、品牌理念和经营理念上的差距,恐怕用“划时代”来衡量也不为过。诚然,优秀的中国珠宝品牌并非全无踪迹,只是放眼当下,它们的原创性尚不足以获得世界瞩目。
华人设计师陈瑞麟和法国企业家纪尧姆?布罗查德于2004年成立了麒麟珠宝(Qeelin),主打融合特定中国符号的奢华珠宝,定价约在2,000欧元至30,000欧元。该品牌于2012年被旗下拥有包括古驰(Gucci)、伊夫?圣?洛朗(Yves Saint Laurent)和斯特拉?麦卡特尼(Stella McCartney)的法国奢侈品公司PPR收购。直至收购前,Qeelin已在全球开设了14家精品店,其中11家位于中国内地和香港,3家位于欧洲。
蒋琼耳和爱马仕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?托马斯携手打造的“上下”(Shangxia)品牌,用高调的概念经营低调的中国奢侈品——一些和西方世界传统印象不同的、柔和而不张扬的中国奢侈品。
“上下”(Shangxia)取义于汉语中的“承上启下”。“上下”试图重现中国古老文明中的顶级生活方式,推出符合当下语境的高定手工艺品,其品类涵盖服装、珠宝、家具、杂件等,定价区间则覆盖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人民币。目前,“上下”在全球已有4间门店开业,其中最大的一间位于上海。
看到这儿,一定有人会想:无论表现地多么耀眼,“麒麟”最终还是被法国奢侈品公司收购了;不管业界有多少赞誉,“上下”终究只是“爱马仕”中国元素的一种表达。
诚然如此。但是,当我们跳出狭隘的怪圈,再次思考后就会发现,要填补中式品牌在国际化品牌思维和人才上的缺陷,被并购入国际奢侈品集团是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方法。这也有助于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本土品牌提供经验。我们不但有必要在产品上花更多心力,也很有必要在这互相结合的探索上走一遭。
当然,这并不是唯一的办法。香奈儿(Chanel)会在内地全线调价至75折,只为改善其在中国的销售状况,甚至不惜牺牲其欧洲门店销售业绩,再次证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行业的重地。
继续缺少国际化品牌思维是致命的。我们需要在文化上做深度、在设计上做减法,借鉴国际奢侈品品牌建设和管理经验,培养更多的设计大师,在树立中式品牌的道路上逐步养成自己的品牌性格。我们可以容忍不断出错,毕竟这是一段自我完善的过程,但前提是,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。
贝恩公司出版的《2014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》的作者布鲁诺?兰纳指出,“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消费更加注重设计感、时尚和潮流,对品牌的偏好呈现多样化、专属性以及无需明显品牌标识等特点。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喜欢限量版、以时尚为重点的产品以及与设计师合作的产品。相比传统大牌,中国消费者对新兴奢侈品牌的认同感很高。”作为一名致力于创造新中式白玉珠宝的独立设计师,我看到了定义新时代中国奢侈品品牌的机会——它不再是单纯的资本比拼,而是更倾向于回归到个性化作品本身的体验。
好的设计本身就是奢侈品,与材质贵贱无关;与真诚投入有关。设计师为作品沉淀的时间与精神,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。设计师品牌的奢侈特性就在于此。
放眼中国,设计师品牌似乎正在走俏,越来越多的商品被贴上独立设计师创作的标签。然而,不是自己当了老板的设计师就能被称为独立设计师,很多一边开着店,一边卖着“驳样定制品”的设计师并不独立。
独立是一种信念,对自己、对所为和对未来的信念。各异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人的不同性格。我接触的欧洲设计师大多开朗、随性,精通自己的珠宝表现手法,待人友好真诚,直来直往,不装。而中国设计师的共同点却是“不好打交道”,所以设计师们情商的提高也是一门功课,甚至是一门值得奢侈投入的必修课。
真正的中国奢侈品品牌将来会不会有?那就要看今天我们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了。
相关文章: